
点击次数:4561 次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2日
增强培训意识,提高培训意愿。组织和个人对保安员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培训态度和培训效果。一般来说,组织重视力度越强,培训人员的学习动机和培训意愿越强,培训效果越好。调查显示,保安单位和保安员个体对保安员职业技能培训比较重视,32.79%的单位对保安员职业技能培洲非常重视,50.82%的单位比较重视,但也有16.4%的单位重视程度一般或是不够重视。就保安员个体认识上看,89.07%的人认为保安员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对自身职业发展非常有用或比较有用,10.38%的人认为用处不大,0.55%的人认为没有用。从保安员的培训意愿上看,38.25%的人表示非常希望参加,41.53%的人表示乐意参加,13.ll%的人表示想参加但没时问,7.1%的人表示不会主动参加。因此,应加强对保安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保安单位和保安员意识到职业技能培训对保安行业发展、保安单位发展以及保安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明确培训目标,紧贴保安职业。保安员职业技能培训,与普通的保安培训不同,更侧重于保安员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加针对于保安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培训的对象是成人,即将入职或在职的保安人员和保安管理人员,培训对象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位岗位、工作经历更加多元复杂。因此在培训目标定位上,要紧贴职业特性,符合保安人员职业技能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教育的规律,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符合多元化学习的需要。
精选培训内容,组建课程模块。培训内容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贴近保安员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应对社会市场新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培训质量。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结合《保安员培训教学大纲》要求和不同等级保安员职业标准,分层分类,开发培训课程库,根据不同班次学员特点和学习需求,选取不同层次类型的课程,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课程。课程内容开发上,要紧随社会市场的变动,贴近保安日常工作所需,与服务的客户要求相结合,与时俱进,培训实用技能,比如突发事件处理等。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开发网络精品课程,线上线下学习结合,增强培训实效性。
多元师资配备,科学合理搭配。“所谓大学者,非渭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于培训更是如此,师资配备尤其重要。调查显示,保安员职业技能培训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师资都有需求,尤其青睐经验丰富的保安和行业专家。因此,在培洲师资建设上,要组建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丰富多元的培训师资队伍,既要挖掘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一线精英,又要培育理论功底强的学者专家,更要有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双师型”复合型教师。在不同培训班的教师选择上,根据培洲内容特点、学员特点和参训人员的需求,合理搭配培训师资。
优化培训管理,灵活培训形式。建立有效的培训管理机制,是高质量培训的必由之路。根据质量管理培训体系的要求,要在培训需求、培洲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等方面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控。保安员职业技能培训分为五个层次,不同等级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要求不同,不同班次的培训对象不同,因此培训前要做需求调研,科学合理制定培洲计划。在培训时间选择上,采取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培洲地点选择上,定点培训和就近培训相适宜。同时要利用现代网络教学手段,提升培训管理技术水平。在培训方式选择上,根据成人学习、知识建构和情境学习等特点,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特点、授课老师和学习对象特点,选择科学有效的培训方式,比如现场操作、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经验分享、讲授法、讨论研讨等。培训的考核方式取决于培训内容,现场操作、书面考试、模拟操作和上机考试各有优势,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科学设置培训考核方式。
增强培训激励,重视效果评价。要重视对培训学员的激励,对表现优秀的学员进行鼓励和表彰,设置相应的奖项,颁发荣誉证书,建立优秀学员库,定期交流分享培训经验等。要重视培训效果评价,比如学员的课堂反应、学习效果、技能提升、保安单位的反馈、社会评价等,也要注重培洲及时性信息的获取和反馈。总之要多方面征询培训学员、保安公司、保安协会及保安员职业鉴定机构意见和建议,使培训效果评估更为科学、合理和全面,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升培训效果。
健全培训机制,完善监管保障。保安员职业技能培训离不开政府、行业和企业等多方面的支持,建立有效的培训监管和保障机制是保安员职业技能培训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将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将职业资质与保安员上岗就业、工作业绩、职业发展、职业晋升和薪资水平挂钩。要加强政府、行业和社会对保安员职业技能培训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培训监管,形成良性、发展的培洲态势。
总之,保安员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保安员素质和职业发展空问,促进保安员队伍正规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更好的开展保安员职业技能培训,就要不断增强培训意识,提高保安单位和保安员的培训意愿;明确培训目标,紧贴保安职业特性;精选培训内容,组建模块化培训课程;师资配备多元化,科学合理搭配培训师资;不断优化培训管理,灵活安排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激励,重视培训效果评价;健全培训机制,完善培训的监督管理和保障机制。